健康饮食

欢迎访问健康饮食相关的文章列表

发挥独特优势 用好理论富矿 推动宣传思想文化工作高质量发展

发挥独特优势 用好理论富矿 推动宣传思想文化工作高质量发展         9月21日,省委书记周祖翼在福州走访调研部分宣传思想文化系统单位并召开座谈会。周祖翼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宣传思想工作的重要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发挥福建独特优势,深挖用好理论富矿,巩固拓展第一批主题教育成果、扎实开展第二批主题教育,推动全省上下学思践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强烈的政治担当、历史担当、责任担当,推动新形势下我省宣传思想文化工作高质量发展,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福建篇章营造浓厚氛围、凝聚精神力量。   在省委网信办,周祖翼察看了应急指挥中心、“数字福建”安全大脑平台等,详细了解我省网络安全和信息化主要工作开展情况。走进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周祖翼认真了解研究中心理论研究成果和省社科院科研成果,与青年理论骨干代表交流,鼓励他们扎根福建,聚焦主业,在专业领域深入研究、多出成果。周祖翼还深入省广播影视集团的历程展示馆、全媒体演播室和融媒体指挥中心,看望慰问编导记者,了解新闻编播具体情况。   座谈中,在认真听取福建日报社、省文联、省广电网络集团、海峡出版发行集团的主要负责同志发言后,周祖翼指出,宣传思想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把宣传思想工作摆在全局工作重要位置,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形成了关于宣传思想工作的重要思想,为我们做好新时代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福建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孕育地和实践地。我们要大力传承弘扬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工作期间的重要理念和重大实践,带着感情、带着责任,以更高标准和更严要求履职尽责,不断开创福建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新局面。   周祖翼强调,新时代新征程,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全省宣传思想文化系统要在服务“两个大局”、推进“两个结合”、落实“两个巩固”中找准定位、发挥作用,扎实抓好重点任务落实,以实际行动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一要着眼铸魂立心,积极打造党的创新理论学习宣传研究高地。压紧压实意识形态责任制,扎实开展主题教育,实施“深学争优、敢为争先、实干争效”行动,引导干部群众做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化、内化、转化的文章。高标准建设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深化研究阐释,努力形成更多成果。大力实施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工程,培育壮大哲学社会科学人才队伍,打造学习宣传研究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高地、传播高地、人才高地,努力建设社科强省。二要着眼增强信心,积极唱响新福建建设主旋律。壮大主流思想舆论,大力宣传全省上下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的火热实践,大力宣介福建发展的政策机遇,全面展示八闽儿女牢记嘱托、感恩奋进的良好风貌,提振全社会发展信心。强化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不断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努力打造一支政治过硬、本领高强、求实创新、能打胜仗的宣传思想工作队伍。三要着眼凝聚人心,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强化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转化为思想自觉和行为习惯,用好福建厚重革命历史资源,加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深入推进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更好地传播真善美、传递正能量。四要着眼文化润心,积极在自信自强中全面推进文化强省建设。总结提炼弘扬新时代福建精神,大力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像爱护眼睛一样精心守护历史文化遗产,促进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提高人民群众文化生活幸福感。五要着眼交流交心,积极在讲好中国故事中彰显福建担当。发挥福建侨的优势和对台优势,实施海丝人文交流工程,加强闽台文化交流,不断提升传播效能。   省领导张彦、吴偕林参加。省宣传思想文化系统部分单位和中央驻闽媒体的主要负责同志等参加座谈。(记者 周琳)    原文链接:http://wjw.fujian.gov.cn/xxgk/gzdt/wsjsyw/202309/t20230922_6262502.htm[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福州首个市区联动儿童健康管理联盟成立

福州首个市区联动儿童健康管理联盟成立   记者近日从福州市第一总医院获悉,该院与台江区卫健局共同成立台江区儿童健康管理联盟。作为福州市首个市区联动儿童健康管理联盟,将通过建立校园卫生技术人员交流平台、设立健康教育学校、组织基层医务人员定期培训、开展儿童系列筛查、建立健全辖区儿童健康档案等方式,提升基层医疗机构及校园儿童健康管理水平,助力福州儿童友好城市建设。   据介绍,台江区儿童健康管理联盟由福州市第一总医院儿童专科院区(福建省福州儿童医院)牵头,联合台江区妇幼保健院、台江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台江区各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组建,将聚焦儿童健康需求,充分发挥福州市第一总医院儿童专科院区在儿科领域的技术优势和品牌优势,带动提升台江区健康副校长、校医、社区儿科、儿保医师等人员的儿童健康管理水平,持续完善儿童健康管理服务体系,实现辖区内儿童健康全生命周期管理。同时,联盟将促进不同医疗机构之间的协作与交流,推动医疗资源均衡分布和优化配置。(林文婧) 原文链接:http://wjw.fujian.gov.cn/xxgk/gzdt/bmdt/202403/t20240305_6409214.htm[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医养无缝对接 养老更有“医”靠

医养无缝对接 养老更有“医”靠   4月6日,福州市第二医院分别与仓山区9家医养结合机构、8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签约,组成医养结合医疗联合体。据了解,这仅是福州打造医养结合新模式的开始,后续还会有更多的市属医院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养结合机构组建医养结合医疗联合体。   据介绍,医养结合医联体是我市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老龄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落实市委市政府《加强新时代老龄工作建设老年友好型城市实施方案》,打响“有福之州、幸福老人”品牌,聚焦老年人在养老和医疗问题上的“急难愁盼”,着力创新、深化改革的一项具体举措。   该举措通过建立医养结合医疗联合体,把二级以上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医养结合机构用医疗联合体的形式结合在一起,建立对口医疗协作关系,为老年人提供连续、全流程的医疗卫生服务。   昨日,市二医院分别与福州市社会福利院医务室、福州国德医院南院等9家仓山区医养结合机构,以及上渡街道卫生服务中心、城门镇卫生院等8家仓山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签约,并向成员单位授牌。   “我们将为协作单位在组织机构、技术帮扶、人才培养、双向转诊、资源共享等方面提供全力支持,实现医疗与养老服务资源有效共享和无缝对接,让养老机构的老年人得到连续适宜规范便捷的健康医疗服务。”市二医院院长林凤飞表示。   上渡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林方晨表示,作为三方的中间环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会深入对接养老机构,提供定期和不定期的巡诊服务,真正送医上门。   能和医疗机构“结亲”,最开心莫过于各家养老机构了。“组建医养结合医疗联合体是创新之举,能解决老有所医的问题。”福州市社会福利院院长甘蔚铭介绍说,医养结合医疗联合体组建后,老人出现不适,养老机构内设医务室解决不了的,就能找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老人出现危、重症,还能通过绿色就医通道及时转诊上级医院。   据了解,昨日的签约仅仅是一个开始。7日,福州市中医院将与鼓楼区的多家医养结合机构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签订合作协议。福州市卫健委党组书记、主任郭勇表示,力争到5月底,符合条件的全市养老机构内设医疗室将全部纳入医养结合医疗联合体。(陈丹 朱玉) 原文链接:http://wjw.fujian.gov.cn/xxgk/gzdt/bmdt/202304/t20230407_6145515.htm[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福州市不断推进医改创新 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医疗服务

福州市不断推进医改创新 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医疗服务   家庭医生上门为老人检测血糖。记者 池远 摄   医疗“国家队”常驻榕城,群众不出省即解疑难杂症;大医院专家上门送服务送技术送管理,群众用手机就可以实现“掌上”预约、咨询,家门口就能看上病、看好病;听诊器、血压计、体温表“老三样”变成了“B超、心电图、血气分析仪”,中心卫生院向二级医院提升,村卫生所标准化,“一网打尽”群众日常疾病……党的十八大以来,一项项医改创新举措接连落地,榕城群众健康红利越来越多。一张张幸福笑脸,是“健康福州”打造更高水平医疗卫生服务,构建以人民为中心的全生命周期大健康格局的生动诠释。   医疗“国家队”进驻加速实现大病不出省   从一张白纸起步、一片沙地垒起,经过数年磨砺,去年5月,位于滨海新城的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福建医院正式开诊。“家门口就能享受医疗‘国家队’的服务,健康更有保障了。”开诊之后,省内外患者慕名而来。   推进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是福州深化医改的一项重要内容。10年前必须出省治疗的疑难杂症,如今在福州创新实施“交钥匙工程”模式的助力下,复旦大学华山医院、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强强联手,在滨海新城建设国家区域医疗中心,通过一系列创新制度安排和名院、名医的到来,使急危重症、疑难病症基本在省域内得到解决。   从黄浦江畔到海峡西岸,华山医院福建医院如新星升起,在滨海新城熠熠生辉。当前,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还在加速推进。日前,福建医科大学孟超肝胆医院被纳入第三批国家区域医疗中心试点考察备选单位。这意味着,该院与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联合创建国家区域医疗中心试点项目将在福州逐步落地,通过引进、平移国家高水平医院新技术、新项目,引入先进管理理念,切实提升福州的医疗卫生能力和水平,优化医疗资源布局,让患者就近看好病,少受奔波之苦。   作为共建方的孟超肝胆医院,眼下正加快推进金山院区(福建省肝病科学研究中心)建设,同时一支专而精的科研团队,正以科技创新和临床转化,助推医院临床诊疗新技术、新项目开展,助力学科建设高质量发展,为打造好国家级“示范田”奠定基础。不久的将来,在孟超肝胆医院,病患就能享受到来自“国家队”的高水平诊疗。   福州在紧密对接国家级项目的同时,还聚焦临床重点专科建设,从2015年起,建设省市临床重点专科38个、省市医学中心11个,骨科、呼吸、感染、精神、肝胆、儿科、皮肤等7个专科跻身全省先进水平,加速实现大病不出省。   分级诊疗“大手拉小手”力争一般病在市县解决   “过去,从基层医院转诊到市里的大医院,要费不少周折。现在,从老家到市医院,转诊便捷,就医路大大缩短,还有专家团队护航,省事又省钱。”来自永泰的魏女士不禁感叹,“自己经历过了才知道,我们的医疗越来越强,‘让人人共享健康生活’可不是一句口号。”   不久前,魏女士在永泰县医院生产时发生了产后大出血,当地医院展开紧急救治,但出血症状依然反复。永泰县医院随即启动医联体联动机制。接到请求后,福州市第一医院开通绿色转诊通道。不到两小时,魏女士转至市一医院产科,产科主任齐碧如为其确定手术方案,并联动介入科、输血科等,为魏女士成功进行介入栓塞手术。   十年间,这样双向转诊的例子越来越多见。这得益于福州建立灵活多样的医联体模式。2013年,市一医院在我省率先成立医联体,随后福州又相继组建了市二医院、精神卫生、肝病、皮肤、中医、儿科和结核病等医联体,在全省率先实现三甲医院对县级公立医院和124家乡镇卫生院、50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00%全覆盖,通过“大手牵小手”,实现优质医疗资源和患者就诊“双下沉”。   十年间,8个医联体、13个专科联盟、10个县域医共体接连诞生,切实推动形成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模式,进一步缩小城乡医疗服务水平差距,让患者拥有更多健康感的同时,建强分级诊疗体系的县域龙头,力争一般病在市县解决。   分级诊疗成效几何?群众的满意度就是最好的成绩单——我市二级以上公立医院群众满意度从2014年的79.84分提升至2021年的91.60分,市一医院荣获全国优质服务示范医院;全方位推进医改“强基层”、全科医生培养和使用激励机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绩效评价改革经验做法入选全国基层卫生综合改革典型案例。   “贴身管家”医防融合   推动日常疾病在基层解决   “不到10分钟,体检全部完成,这个便携式健康一体机作用可真大!”在连江县透堡镇龙头村卫生所,村民刘景时按照约定时间来测血压,在村医的指导下顺带做了心电图、血糖、血压、血脂等。不多时,刘爷爷的健康数据同步上传至“村卫生所信息系统”,他的个人健康档案完成更新。   “以前做这些体检项目,都要步行半小时到镇卫生院才能做,现在家门口就完成了。”看到自己的体检结果,82岁的刘景时不由发出感叹:“真快!”   10年前,福州医生的诊桌上仅摆着听诊器、血压计、体温表“老三样”,如今,各家医院的B超、CT、磁共振、血气分析仪等先进设施,正助力医生精准查找病因,为群众做健康指导。这也意味着,市、县、镇级医院可随时调取、查看病患的个人健康档案和疾病史,医防结合的模式,切实推动日常疾病在基层解决。   视线从乡村转至城市。约15分钟的“步行就医圈”让榕城居民身边有越来越多“贴身管家”。“这里有全科家庭医生团队为我们这些老年患者服务,大医院的专家也不时过来,而且医药费还下降了。”最近,取好药的台江区宁化街道居民李依姆再次为家门口的便捷就医点赞。   不仅如此,全国首创“积分制”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集智能签约、团队协作、医患互动、预约转诊、医护上门、健康管理、积分增值、智能监管等八大功能为一体,深度拓展家庭医生服务内涵,扩大服务供给;全省率先开展老年友善医疗机构创建工作,助力“银发族”跨越数字鸿沟;全省率先推进家庭病床服务,让行动不便的患者在家就能享受在住院的待遇……十年来,福州坚持以改革创新促医防深度融合,让基层真正“强”起来,托起群众稳稳地“医”靠。   数字浪潮下,福州还建设全国首个区域统一的“一站式”医疗便民服务平台“榕医通”,上线预约挂号、免疫接种、母婴档案、互联网医院、核酸检测报告查询、家庭医生签约、家庭病床等区域医疗便民服务,服务覆盖人数近635万人,线上便民服务次数达到1994万余次,越来越多群众切身体会到医防融合带来的便捷高效的医疗服务。   精彩回眸   2013年,福州市第一医院牵头成立福建省首个医疗联合体。   2014年,福建医科大学孟超肝胆医院揭牌成立。   2015年,在全国率先出台规范的乡村医生养老保障制度。   2016年,在全省率先创新基层医疗机构“一类保障、二类绩效”改革。   2017年,福州被确认为消除疟疾达标市。   2018年,全国首个区域统一的“一站式”医疗便民服务平台——“榕医通”在福州上线。   2019年,福州被列入国家安宁疗护试点城市、国家城市医疗联合体建设试点。   2020年,福州被全国爱卫办授予国家卫生城市荣誉称号;福州医改“强基层”经验被评为全国基层卫生综合改革典型案例;福州市妇幼保健院新院投用。   2021年,福州在全国首创“集成化医改”模式,在全省率先推进家庭病床服务。   2022年,福州在全国首创“积分制”家庭医生签约服务。    原文链接:http://wjw.fujian.gov.cn/xxgk/gzdt/bmdt/202209/t20220921_5996661.htm[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中医养生,何以“圈粉”年轻人?

中医养生,何以“圈粉”年轻人?   □福建日报记者 张静雯 文/图      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人民医院医生在进行“火龙灸”。   核心提示   央视财经今年发布的《中国美好生活大调查》数据显示,2023年18岁至35岁的年轻人消费榜单排名中,健康消费跻身年轻人消费意愿的第三名。另据2022年《Z世代营养消费趋势报告》显示,年轻人正身体力行地成为当下养生消费主力军,平均每位城市常住居民年均花费超过1000元用于健康养生,其中,18岁至35岁的年轻消费人群占比高达83.7%。   从咖啡、奶茶到中药代茶饮的乌梅汤,从全方位防晒到三伏天晒背,从KTV聚会到中医按摩艾灸……当下,越来越多年轻人接受、喜爱上了中医养生。此中有何原因?有何需要注意的地方?请看以下报道。      “隔姜灸”      冬病夏治受青睐   7月初起,福建省内多家医院的三伏灸(贴)服务开启“抢号”模式。   8月17日8时许,在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人民医院针灸科,前来完成三伏灸(贴)最后疗程的市民络绎不绝,其中,年轻人不少。   “三伏灸(贴)一般以3年为一个疗程,要连续做上3年,才能收到较好效果。”现年31岁的林兰奚(化名)告诉记者,她去年第一次体验了三伏灸,这次是第二年治疗了。   “我从小就有过敏性鼻炎,每逢秋冬季节早晚都会流鼻涕,十分难受。生完孩子后,月经也不规律,经常感到很疲惫。去年,在同事的建议下第一次试了三伏灸,鼻炎改善了很多,身体也感觉轻松了。”林兰奚坦言,在她的固有印象里,做三伏灸是老年人才会干的事,结果到医院一看,发现不少同龄人都在做三伏灸,就毫无违和感地加入了冬病夏治的队伍。“现在不仅自己被这种传统疗法‘圈粉’,还经常向身边的朋友推荐三伏灸(贴)。”   28岁的刘明辉是一名桥梁建设工作者,通过网络了解到冬病夏治,于是来到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人民医院针灸科求诊。   刘明辉长期在水上作业,本就外感“寒湿”较盛,加上平时应酬酒席较多,肥甘厚味,阻遏脾阳,助长“内湿”,继而出现舌苔厚腻、胃脘不适、乏力困重、大便稀溏等症状。   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人民医院针灸科主任、教授吴明霞通过“望闻问切”四诊合参,中医辨证属“脾虚寒湿”范畴,在夏季运用了温中散寒、健脾化湿的中药,内服外敷,疗效可观。   “一年养阳看春夏,春夏养阳看三伏。”中医认为,三伏天是冬病夏治的最佳时机。   何为冬病夏治呢?吴明霞解释说,冬病主要指人体受寒气侵袭容易发作或加重的疾病,通常呈明显的季节性,秋冬季加重,夏季有所减轻。例如,慢性支气管炎、哮喘、肺气肿等寒性疾病,过敏性鼻炎、咽炎等慢性呼吸系统疾病。   “夏治即利用夏季阳气升发、皮肤腠理开泄的特性,进行预防性调理,以益气温阳、散寒通络,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减轻冬季易发疾病症状的传统中医药特色疗法。”   吴明霞介绍说,常见的夏治方法有穴贴、中药、针灸、推拿、药膳、艾灸等。三伏贴就属于穴贴的一种,是目前普及最广的夏治方法之一,它是将中草药熬成膏药、油膏或将药物做成药饼,贴敷于人体体表特定部位,以刺激穴位、激发经气,使药物成分得到渗透吸收,发挥治疗作用。   采访中,记者发现,今年冬病夏治的大军中,40岁以下的青年不在少数。吴明霞分析,年轻人爱上冬病夏治的越来越多,与这几年天气反常,甲、乙流,支原体肺炎等冬季流行病多发有关;加之,年轻人工作压力大、生活习惯不合理,是过敏性鼻炎、颈椎和腰椎疾病的好发人群。通过三伏灸(贴)治疗,可以增强免疫力、改善体质,达到改善、预防疾病的目的。   如果没赶上三伏天,市民还能通过中医治疗调理体质吗?“当然可以。”吴明霞建议,错过三伏的市民,可选择在节气开始的第一天到医院进行体质调理,医生会根据体质辨证,制定最适合的治疗方案,也能达到很好的治疗效果。“当然,身体健康首先要从自身的良好习惯做起,毕竟冬病夏治只是一时的,良好习惯才是一世的。”      食疗餐饮渐走红         刚出锅的养心蛋   “帮我打包4个养心蛋、5个茯苓肉包、3包五红饮……”8月26日7时50分,林福兴结束晨练后,就来到位于五四路的福建中医药大学国医堂药馆中医食疗窗口排队。   “味道好又养生,价格也实惠。”林福兴说,他家就住在附近的龙峰雅居园,经常顺路过来购买食疗产品,“除了今天买的这几款,田艾肉包、四君老鸭汤、西洋参石斛排骨汤等产品,家人也非常喜爱”。   据国医堂药馆负责人闫荣介绍,近年来,他们遵循药食同源、食疗同功的理念,由中医专家+营养师配伍开方,药师选药,厨师烹饪,打造了一系列食疗汤品、饮品、小食。   养心蛋,凭借馥郁的香气和口感,一推出就成为国医堂药馆膳食产品中的爆款。闫荣说,虽然它看起来和常见的茶叶蛋差不多,但制作上大有讲究。“和鸡蛋一起炖煮的‘八珍’,即当归、茯苓等八味中药材,是专家团队根据经典古方‘八珍汤’的药材配伍进行改良的,以保证炖煮时使用的药材全部符合药典要求。”   入秋后,国医堂药馆根据节气特点推出了当归黄芪鸽子汤、党参黄芪牛排汤等提升阳气、补气血的单品,以及山药莲子猪肚汤等祛湿健脾的单品,受到周边居民的喜爱。   “下班后,来这里买一份汤品、一个包子,回家再烫个青菜,方便又健康。”在五四路附近上班的“95后”白领陈思琪几乎每个工作日都要到国医堂药馆的中医食疗窗口“打卡”。   前些年,陈思琪经常熬夜、吃外卖。三个月前体检时,她得知自己得了慢性胃炎。医生告诉她,要改善胃胀、胃酸的症状,除了吃药外,还得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外卖无法满足营养要求,又没有时间做饭,怎么办?国医堂药馆推出的中医特色膳食为陈思琪提供了一个新选择。“这里的餐食采用蒸、煮、炖等健康的烹饪方法,而且低盐、低糖、低脂,很好地保留了食材的原汁原味和营养成分。我吃了两个月,胃胀、胃酸的时候少了,还顺带减了肥。”陈思琪说。   在社交媒体上看到很多年轻人喝酸梅汤解暑,最近,25岁的高欣怡把下午茶从奶茶或者咖啡换成了乌梅养肝茶。“每天下午用养生壶煮茶,仪式感满满,喝起来也更有滋味。”   众所周知,酸梅汤是经典的中药饮品,最基础的四味药是乌梅、陈皮、山楂、甘草,具有解渴生津、健胃消食等多种功效。高欣怡喝的乌梅养肝茶是福州市中医院在此基础上研制出的升级版。   据福州市中医院药学部主管中药师刘玉凤介绍,这款乌梅养肝茶根据福州夏季的特点,在传统乌梅汤的基础上增加了金线莲、桑葚、太子参等滋补肝肾、益气健脾的中药,能够实现清热养肝、补肾健脾的功效。   相比市面上购买的瓶装、粉剂酸梅汤饮料,医院开出的酸梅汤方子由中药饮片经过严格配比制成,熬制过程也更讲究。刘玉凤说,自行熬制酸梅汤,一定不要使用铁锅进行熬煮,最好使用砂锅、不锈钢锅、养生壶。此外,还要注意熬制的过程:最好用纯净水先浸泡30分钟后,遵从煎药方法,大火烧开后文火熬制两次,第一次熬25分钟~30分钟,第二次熬20分钟左右,再将两次熬制的汤水加在一起。“这时可以加上冰糖、桂花等调味品。”用规范的方法熬制,酸梅汤的味道才会比较纯正、浓郁。   刘玉凤介绍说,自从酸梅汤今夏在网络爆火后,乌梅养肝茶一个月能售出5000多剂。“接下来,福州市中医院在秋季也会推出清咽利喉的茶饮,冬季则会推出艾姜糖膏等膏方,满足工作节奏快的年轻人的养生需求。”      养生需要讲科学         工作人员制作四神豆浆。   在我国传统饮食文化中,有一些中药材被作为食材广泛使用。这些药材被《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定义为按照传统既是食品又是中药材的物质(以下简称“食药物质”)。   2021年,国家卫健委为规范食药物质目录管理,印发《按照传统既是食品又是中药材的物质目录管理规定》。根据规定,纳入食药物质目录应当符合四项要求,包括:有传统上作为食品食用的习惯;已经列入《中国药典》;安全性评估未发现食品安全问题;符合中药材资源保护、野生动植物保护、生态保护等相关法律法规规定。截至目前,国家卫健委、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共发布4批食药物质名单,共计106种。   食药物质既是食品又是药品,因而需要人们正确认识和对待。在福建中医药大学国医堂坐诊的“全国名中医”杜建教授强调,即便列入食药物质目录,也并不建议毫无禁忌地食用一些中药材。   中药茶饮走红后,“90后”程序员林晓锋跟风在互联网上自行购买了健脾祛湿饮。服用完10帖后,他发现自己全身乏力、脾胃虚弱的症状并未得到进一步改善,“原本以为喝完会健康一点,没想到看不到很好的效果”。   “食药物质往往从中医来讲是‘无毒’的,就是对身体没有伤害的,但它毕竟也还是有药物的属性,要达到改善身体状况、增强体质的目的,需要在中医师的指导下使用。”杜建教授举例说,同样是睡眠不好,有人需要清热安神,有人需要补气血,有人需要活血化瘀,只有明确自身体质后服用合适的方剂,才能改善症状。换个角度说,四川和福建两地同样湿气深重,但同一个人在四川吃麻辣食物可以祛湿,到了福建就不行,这是地域湿寒和湿热造成食药物质使用的不同。   杜建教授强调,中医养生讲求“因时、因地、因人制宜”,最好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切忌盲目跟风。   如何正确进行中医养生呢?两千多年前的《黄帝内经》中就有明确阐述:“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益气。”杜建教授解释说,古人的智慧告诉我们,食物是身体健康的重要保证,各种食物合理搭配,谷肉果菜五味调和,不宜偏食过食,保证机体营养供给充足,气血充盈,才能最大程度维持人体健康。   同时,软硬程度也要注意,不能过硬,也不能过烂,既要满足牙齿的咀嚼需求,又要能做到最大程度地吸收食物的营养成分。   此外,要提高依从性,按照医生给的配方和营养学的要求,规律进食,逐渐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运动是良医。”一直以来,运动也备受我国传统医学推崇。   近日,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人民医院美容科主任、主任医师陈美华举办了一场讲座《八段锦与中医经络脏腑的关系》,分享自己练习八段锦的心得体会,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八段锦动作背后的深意。   “八段锦可谓是‘一个招式就是一味药’,对人体的好处很多。”陈美华举例说,譬如“五劳七伤往后瞧”一式,通过往后瞧的动作,让“五劳”(心、肝、脾、肺、肾等五脏的劳损)“七伤”(喜、怒、哀、思、悲、恐、惊等七种情绪的伤害)回归至平衡状态,防止五脏过度劳损和七情过度变化对身体产生不好影响,能有效改善颈椎病、高血压、视疲劳等症状。   总体上看,长期练习八段锦可以增强心肺功能,提高身体的氧气摄取能力;还可增强脾胃功能,改善睡眠质量,缓解失眠、焦虑;也可强化筋骨,提高身体的柔韧性和协调性等。   “大家在进行八段锦等健身活动时,要把握好度。应坚持由简及繁、循序渐进、熟能生巧,才能达到良好的养生效果。若患有关节炎、脊柱损伤、心脏病等疾病,需暂缓运动练习,以免受伤或加重病情。”陈美华特别提醒道。 原文链接:http://wjw.fujian.gov.cn/xxgk/gzdt/mtbd/202409/t20240903_6510182.htm[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26分钟!福州长乐上演“生死时速”

26分钟!福州长乐上演“生死时速” 近日,福州市长乐区一名孕妇突发胎盘早剥,经过区人民医院医生的紧急抢救,成功挽回产妇和胎儿的生命。5月10日上午8时47分,长乐区人民医院产科主任陈锦霞接到急诊科电话:“松下卫生院正在转运1位产前出血的孕妇,情况危急。”得知情况后,陈锦霞立即电话指导宫内复苏及转运期间母胎监护并上报医务科。相关科室提前做好准备工作:检验科安排紧急检验,确保快速准确报告化验结果;输血科立即备血、冷沉淀、血浆等;手术室护士长郭小军组织两组急诊护士在高危孕产妇专用手术间待命;麻醉科主任周香钦做好全麻及抢救准备工作;新生儿科主治医师陈华芳携带抢救物品在手术室待命;超声科医生徐文通接到通知后来到急诊科等候。9时7分,孕妇顺利到达长乐区人民医院。经超声检查,陈锦霞认为存在胎盘早剥的可能。“立即转运到手术室!”陈锦霞通知产科病房医生,同时兵分两路,一路立即到手术室协助剖宫产手术,另一路立即协助转运、交代病情。医师陈逸婧向患者家属交代病情和治疗方案的同时,陈锦霞和副主任医师刘惠彬、主治医师林朝雅、麻醉科主任周香钦团队、新生儿科主治医师陈华芳及助产士林文静等已经在手术室准备就绪。随着麻药起效,手术紧张有序地开展。术中,陈锦霞及时取出胎儿。9时33分,新生儿发出第一声啼哭,经过复苏,生命体征逐渐平稳,在医生监护下护送至上级医院NICU(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听到手术室传来的喜讯,等候在外的家属及护送产妇的医护人员长舒了一口气。经过积极治疗,目前产妇恢复良好,已顺利出院。(陈建云)原文链接:http://wjw.fujian.gov.cn/xxgk/gzdt/mtbd/202405/t20240521_6452318.htm[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福州地铁站首设献血屋

福州地铁站首设献血屋      9月13日,福建省福州市在东街口地铁站设立献血屋,这是该市首次在地铁站设立献血屋。该献血屋地处福州市中心的东街口繁华商圈,拥有大客流效应,极大方便了乘坐地铁出行及周边市民就近献血。(特约记者 李雅 通讯员 陈荔彬 摄影报道)   来源:健康报 原文链接:http://wjw.fujian.gov.cn/xxgk/gzdt/mtbd/202309/t20230914_6256302.htm[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福州市全力做好数字中国建设峰会疫情防控工作

福州市全力做好数字中国建设峰会疫情防控工作   记者从第四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疫情防控组获悉,为确保峰会顺利举行,峰会疫情防控小组制定了严密的疫情防控计划,构建立体疫情防控体系,设置防疫工作专班,让疫情防控工作落实到位。   “我们和各相关工作组建立‘一对一’沟通渠道,成立峰会卫生应急工作咨询专家小组,还编印了峰会《新冠肺炎防控工作方案》,部署了医疗卫生保障工作,确保疫情防控工作能够做细做实。”疫情防控组相关负责人介绍。   目前,疫情防控虽处于常态化阶段,但是参展参会人员的健康检验监测仍然不能放松。疫情防控小组于4月23日~24日在会议相关场所设置9个采样点,免费为参加活动人员提供核酸检测服务,严格落实各类工作人员会前7天内需完成核酸检测。在会展中心、各主要接待酒店、三坊七巷和台江码头以及机场车站等区域共设置49个医疗保障点、18个临时隔离点,同时部署疾控人员、医护人员及疫情防控工作人员267人,救护车30余辆次。   消毒工作也是防疫中的重要一环。深夜,数十名消毒组工作人员出现在海峡会展中心的各个角落里做着消毒工作。他们佩戴着防护口罩,背着数十公斤消毒液的喷雾背包,一手握住喷枪,另一只手不断地上下挤压阀门,消毒液从细长的橡胶管中喷洒而出……据消毒组相关负责人介绍,消毒工作人员们每天夜间入场开始消毒作业,至少需要两个小时才能完成。主要对会展中心展厅、会议区、测温点、隔离点等公共区域进行重点消毒,同时还对垃圾场等外部区域采用人力与车载洗消机结合覆盖式喷洒消毒。 “  我们一定会严格做好消毒工作,为数字峰会防疫工作筑起一道坚实防线。”消毒组相关负责人说。

福建省医疗保障药械货款统一结算支付管理暂行办法政策解读

福建省医疗保障药械货款统一结算支付管理暂行办法政策解读 现就福建省医保局及福建省财政厅印发的《福建省医疗保障药械货款统一结算支付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办法》)政策解读如下:一、背景依据药械货款直接结算是指由各统筹区医保结算部门代所辖医保定点公立医疗机构向药械配送(供应)企业结算其通过省级医保信息平台药品和医用耗材招标采购交易子系统(以下简称招采子系统)采购药品或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中选品种的货款。2017年,我省发布《省医保办省财政厅关于做好全省定点公立医疗机构药品货款统一结算支付工作的通知》(闽医保办〔2017〕46号,以下简称“通知”),全省根据通知要求开展药械货款统一结算管理工作。通知确定了药品货款统一结算支付的范围及原则、备用金制度、结算支付流程及工作要求。2018年,省医保办先后印发《福建省医疗保障管理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完善定点公立医疗机构药品货款统一结算支付工作的通知》(闽医保办〔2018〕41号)和《福建省医疗保障管理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做好药械货款结算账户审核工作的通知》(闽医保办〔2018〕63号),调整了药品货款统一结算时间、明确药品采购结算管理系统、规定了医疗机构委托收款的流程、规范了药品货款统一结算账户管理银行接入标准及相关审核流程。2019年,省医保局印发《福建省医疗保障局关于加强药品货款统一结算管理的通知》,要求充分认识加强药品货款统一结算管理的重要性,强化药品货款结算数据复核监管,加强药品货款统一结算账户管理,及时足额拨付货款结算资金,进一步完善了药械货款结算规程。2020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了《关于深化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的意见》(中发〔2020〕5号),提出了深化药械集中带量采购制度改革的相关要求,全面推进医保基金与医药企业直接结算。同年6月,省医保局印发《福建省医疗保障局关于做好全省定点公立医疗机构部分医用耗材货款统一结算支付工作的通知》(闽医保〔2020〕58号)正式将我省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中选品种纳入统一结算支付范围。2022年以来,随着药械货款直接结算工作不断推进,药械货款直接结算范围不断扩大,之前由省医保办制定的部分结算政策与现有结算工作不相适应,我局分别于2019年、2020年出台若干文件对结算工作进行补充完善,但存在相关政策较为分散,有些表述前后不一等问题,造成了一定程度上的困惑,影响了药械货款直接结算工作的平稳推进。例如:闽医保办〔2017〕46号文所规定的备用金核定方法与用途,并未对医用耗材纳入结算范围等内容进行相应规定;对“属地管理,分级结算”原则的界定仍不够明确,不同文件中出现表述不一致的情况等。为进一步指导全省医保药械货款直接结算工作,根据《关于深化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的意见》、《医疗保障基金使用监督管理条例》等,汇总省医保局专题会议精神和及有关文件要求,结合当前工作实际,制定《福建省医疗保障药械货款统一结算支付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办法”)。二、主要内容(一)总则在《关于做好全省定点公立医疗机构药品货款统一结算支付工作的通知》(闽医保办〔2017〕46号)及《福建省医疗保障局关于做好全省定点公立医疗机构部分医用耗材货款统一结算支付工作的通知》(闽医保〔2020〕58号)基础上,汇总各统筹区医保局意见,结合实际工作,确定了福建省医疗保障药械货款统一结算的支付范围,明确各医保经办部门之间的分工配合,统一药械货款结算相关系统(模块)名称,规定任何地区、部门、单位均不得挤占和挪用药械货款结算资金。(二)基金结算阐述各医保经办部门、定点医疗机构及配送(供应)企业在药械货款统一结算工作中的具体工作内容,相比于以往文件,办法将结算备用金的保障范围从药品扩大到药械。在《福建省医疗保障局关于做好全省定点公立医疗机构部分医用耗材货款统一结算支付工作的通知》(闽医保〔2020〕58号)出台后,我省将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中选品种的货款纳入统一结算范围。随着耗材统一结算货款不断增加,前期出台的相关文件对于结算备用金保障范围的划定已不再适用当前工作,本办法中将结算备用金保障范围从药品扩大到药品和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中选品种。为确保医保基金安全,医保经办部门向同级财政部门提交备用金用款申请时,需附本统筹区上一年度药械货款及医保结算费用全年度支付情况说明材料。(三)结算经办规程在《关于做好全省定点公立医疗机构药品货款统一结算支付工作的通知》(闽医保办〔2017〕46号)及《福建省医疗保障局关于做好全省定点公立医疗机构部分医用耗材货款统一结算支付工作的通知》(闽医保〔2020〕58号)基础上,本办法整合了前期文件对于结算工作的各项时间点要求,并结合药械货款结算工作开展情况及医保统一信息平台的现有功能,进一步规范了药械采购申请、入库、结算、支付等流程,明确了全省药械货款统一结算工作的时限要求。(四)监督管理根据《医疗保障基金使用监管条例》相关条款,阐明各级机构(部门)及其工作人员的责任和义务,对有关协议的管理实施工作提出了要求,新增了对违反规定企业的相应处置措施。为促进医保经办机构信息互联互通,满足现有药械货款统一结算工作需要,本办法根据相关会议纪要,补充了相关疑点线索提交及问题处理机制。(五)附则若本暂行办法部分条款因各地特殊原因无法执行,各级医保经办部门应报同级医保行政部门同意后,结合工作实际进行相应调整。对于药械货款统一结算工作开展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未尽事宜,各级医保经办部门应提交同级医保行政部门研究,出现重大问题及时向上级报告。三、其他说明事项一是考虑到全省非定点公立医疗机构数量众多、风险难以评估及没有文件先例等多种情况,办法仍将结算范围维持在定点公立医疗机构内,但原则上支持有条件的统筹区将非公立定点医疗机构试点纳入结算范围。二是现阶段医疗服务协议等相关协议尚未将签订范围扩大至供应企业,在相关条件成熟后,各医保部门应逐步扩大协议签订对象的范围。三是本办法为暂行办法,省医疗保障监测和电子结算中心和各统筹区结算经办部门应结合业务开展情况,编制本统筹区药械货款统一结算经办工作实施细则,报同级医保行政部门研究同意后实施,重大问题向上报告。 原文链接:https://ybj.fujian.gov.cn/zwgk/zcjd/bmzcwjjd/202301/t20230105_6087223.htm[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福建省医疗保障局 福建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关于扩大省属公立医疗机构按疾病诊断相关分组付费工作的通知》政策解读

《福建省医疗保障局 福建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关于扩大省属公立医疗机构按疾病诊断相关分组付费工作的通知》政策解读      现对福建省医疗保障局、福建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关于印发《关于扩大省属公立医疗机构按疾病诊断相关分组付费工作的通知》(闽医保〔2023〕104号)(以下简称《通知》)解读如下:   一、政策背景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深化基本医疗保险支付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7〕55号)、《国家医疗保障局关于印发DRG/DIP支付方式改革三年行动计划的通知》(医保发〔2021〕48号)、《中共福建省委、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全面推广“三明经验”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闽委发〔2019〕19号)和《福建省医疗保障局关于印发福建省DRG/DIP支付方式改革三年行动计划的通知》(闽医保〔2022〕2号)等文件要求,为确保国家、省级文件要求落实落地,加快推进DRG支付方式改革步伐,立足我省实际,制定本方案。   二、主要内容   《通知》明确了我省关于扩大省属公立医疗机构按疾病诊断相关分组付费工作的实施范围、具体工作、配套措施及工作要求。主要内容包括:   (一)实施范围。一是执行DRG付费省属医疗机构为: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人民医院、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人民医院、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三人民医院、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康复医院、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福建省级机关医院、福建省老年医院、福建省儿童医院。二是实施对象为省本级与福州市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员在省属医疗机构发生的中短期(小于等于60天)住院病例。三是实施时间为2024年1月1日正式执行DRG付费政策。   (二)具体工作。一是分组及权重。确定福建省省属医疗机构按疾病诊断相关分组(CHS-DRG)分组方案及权重,共计656组细分组,其中606组实行DRG实际付费,其余50组按项目据实支付。二是支付标准。包括病组权重与组细分组支付标准。三是数据上传。按照国家医疗保障基金结算清单填写规范和工作经办流程等要求,及时准确上传医疗保障基金结算清单。三是费用结算。参保患者按照医保目录执行现有医疗服务项目价格,相关费用按照现行医保政策报销,医保基金根据支付管理办法和医保结算细则规定与医疗机构进行结算。四是审核监管。相关医疗机构严格规范医保基金结算清单填写、临床路径、诊疗过程和医疗收费等行为,做好全流程质控工作,加强院内监督管理。五是绩效考核。省医保中心根据绩效考核方案规定对相关医疗机构进行绩效考核。   (三)配套措施。强化协议管理、完善信息化体系、规范诊疗行为、完善制度配套、提高服务质量、保留中医病种。   (四)工作要求。加强组织领导、强化监督管理、形成工作合力、加强宣传培训。 原文链接:https://ybj.fujian.gov.cn/zwgk/zcjd/bmzcwjjd/202312/t20231222_6365210.htm[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